2026 重庆专升本取消建档立卡专项计划 报考路径调整指南

2025-10-07 0
核心提示:近日,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《2026 年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招生工作实施方案》,明确 2026 年起重庆专升本不再单列 “原

近日,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《2026 年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招生工作实施方案》,明确 2026 年起重庆专升本不再单列 “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项计划”(以下简称 “建档立卡专项计划”)。这一调整意味着原享受专项计划政策的考生需通过普通计划报考,同时需关注重庆专升本在志愿填报、录取优先级等方面的配套调整。本文将详细解读政策变化影响、替代报考路径及备考建议,助力考生平稳过渡。

一、政策核心变化:取消专项计划,统一纳入普通计划录取

(一)原建档立卡专项计划的历史作用与取消背景

2019 年起,重庆专升本设立建档立卡专项计划,为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专科毕业生提供 “单独划线、单独录取” 的升学通道,录取分数线通常比普通计划低 20-40 分,极大提升了这类考生的专升本录取概率。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,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,教育帮扶政策从 “专项倾斜” 转向 “精准赋能”,2026 年取消专项计划后,原建档立卡考生将与普通考生一同参与普通计划录取,体现 “公平竞争、择优录取” 的招生原则。

(二)取消专项计划后的核心调整

  1. 报考资格无变化:原建档立卡考生仍可正常报考重庆专升本,无需额外提交建档立卡证明(取消专项计划后,该证明不再作为报考或录取的特殊依据);

2.        录取规则统一:不再单独划定专项计划分数线,所有考生(含原建档立卡考生)统一使用 “普通计划录取分数线”,按 “分数优先、遵循志愿” 的平行志愿规则投档;

3.        志愿填报简化:考生志愿表中不再单独设置 “专项计划志愿栏”,原建档立卡考生只需填报 “普通计划志愿”,与普通考生志愿结构完全一致。

特别提醒:2025 年为重庆专升本建档立卡专项计划最后实施年份,2026 年报考的考生(即 2023 级专科生)需彻底按普通计划备考,切勿因政策惯性错过复习关键期。

二、原建档立卡考生的影响与应对策略

专项计划取消后,原建档立卡考生的录取竞争将与普通考生持平,需从 “政策依赖” 转向 “实力提升”,同时可借助其他帮扶政策弥补竞争差距。

(一)政策取消对考生的 3 大核心影响

  1. 录取分数线提高:原建档立卡考生需达到普通计划分数线才能参与投档,以 2025 年重庆专升本为例,理工类普通计划分数线为 180 分,专项计划分数线为 140 分,2026 年原建档立卡考生需至少达到 180 分(参考 2025 年标准)才有录取机会,分数要求提升明显;

2.        竞争压力增大:2025 年重庆专升本建档立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约 1200 人,2026 年这些名额将全部并入普通计划,普通计划竞争人数增加,原建档立卡考生需与更多普通考生竞争同一院校专业;

3.        志愿填报容错率降低:专项计划取消后,原建档立卡考生无法通过 “专项志愿” 保底,需更精准地定位自身分数在普通考生中的排名,避免因志愿填报过高导致滑档。

(二)原建档立卡考生的 4 条应对路径

  1. 强化分数竞争力:将备考目标分数设定为 “普通计划分数线 + 20 分”(如参考 2025 年理工类      180 分,目标分数设定为 200 分),通过提升公共课、专业课成绩弥补无专项计划的分数优势;

2.        关注 “乡村振兴相关专业” 倾斜:部分本科院校(如重庆三峡学院、重庆文理学院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)2026 年将在 “农业资源与环境”“农村区域发展”“学前教育(乡村方向)” 等乡村振兴相关专业预留一定名额,优先录取自愿到基层就业的原建档立卡考生(具体专业及名额将在 2026 年 3 月发布的《招生计划汇编》中明确);

3.        申请 “专升本学费资助”:虽然专项计划取消,但原建档立卡考生仍可在录取后向本科院校申请 “国家助学金”“学费减免” 等资助政策(如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年 2000-4000 元,具体金额按院校规定执行),减轻经济压力;

4.        参与 “基层服务项目” 定向升学:毕业后参与 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”“三支一扶”(支教、支农、支医、帮扶乡村振兴)等基层服务项目,服务期满 2 年后可申请 “基层服务人员专升本专项录取”(录取比例不低于当年招生计划的 5%),这是原建档立卡考生的重要备选路径。

三、2026 重庆专升本报考全流程:与普通考生一致,关键节点需关注

取消专项计划后,重庆专升本报考流程对所有考生统一,需重点关注报名、志愿填报、录取三个关键阶段:

(一)报名阶段(2025 年 12 月下旬 - 2026 年 1 月上旬)

  1. 报名条件:重庆户籍或在渝就读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(含高职扩招毕业生),需取得专科毕业证(或在录取前能取得毕业证);

2.        报名平台:登录 “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门户网”(http://www.cqksy.cn)或 “重庆招考信息网”(http://www.cqzk.com.cn)专升本报名系统;

3.        报名材料: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、专科学生证(或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)、《2026 年重庆专升本报名登记表》(由报名系统生成,需学校盖章);

    • 特别注意:原建档立卡考生无需提交建档立卡证明,报名信息表中 “是否原建档立卡考生” 选项仅作为统计用途,不影响报考资格。

(二)志愿填报阶段(2026 年 4 月中旬,考试结束后 1 周内)

  1. 志愿设置:实行 “平行志愿”,设 6 个院校志愿,每个院校设 6 个专业志愿 +“专业服从调剂” 选项;

2.        填报规则:原建档立卡考生与普通考生在同一志愿池填报,无特殊志愿栏,需根据自身分数排名选择 “冲、稳、保” 梯度志愿(如分数排名前 30% 可冲公办院校,排名 50%-70% 可稳民办院校,排名 70% 后需保民办院校或职业本科院校);

3.        乡村振兴专业填报:若目标院校开设 “乡村振兴相关专业”,原建档立卡考生可在 “专业志愿” 中优先填报,部分院校会在录取时对填报这类专业的原建档立卡考生给予 “分数线下 5 分以内优先投档” 的政策(具体以院校招生简章为准)。

(三)录取阶段(2026 年 5 月上旬 - 5 月中旬)

  1. 录取批次:分为 “普通本科院校批次” 和 “职业本科院校批次”,原建档立卡考生可同时填报两个批次志愿,先录取普通本科院校批次,未录取的考生自动进入职业本科院校批次录取;

2.        录取优先级:无专项计划优先级,所有考生按 “总分从高到低排序,分数相同则按专业课成绩排序,专业课成绩相同则按公共课成绩排序” 的规则投档;

3.        征集志愿:若普通计划录取结束后仍有院校缺额,将发布征集志愿通知,原建档立卡考生可参与征集志愿填报,征集志愿分数线通常与普通计划分数线一致,部分缺额较多的民办院校可能适当降分(降分幅度不超过 10 分)。

四、分群体备考建议:原建档立卡考生与普通考生各有侧重

(一)原建档立卡考生:以 “分数提升” 为核心,兼顾政策适配

  1. 公共课:抓基础,保分数下限

    • 重庆专升本公共课为 “英语 + 计算机基础”(每科 100 分),是所有类别考生必考科目,原建档立卡考生需确保这两科总分不低于       120 分(参考 2025 年普通计划分数线,这是录取的基础分数);

    • 英语:聚焦 3000 个核心词汇(参考《重庆市专升本英语考试大纲》),每天背诵 25 个,重点掌握 “阅读理解细节题”“完形填空固定搭配” 等易得分题型,每周做 2 套真题;

    • 计算机基础:重点复习 “计算机硬件、操作系统、办公软件(Word/Excel/PPT)”(占分比约 70%),背诵《计算机基础高频考点手册》,通过 “刷题 APP”(如 “重庆专升本计算机题库”)每天练习 30 道选择题。

2.       专业课:分类别突破,提升分数上限

    • 重庆专升本按 “文、理、艺、体” 分为       4 个类别,专业课考 1-2 科(总分 200 分),原建档立卡考生需根据类别针对性复习:

      • 理工类(如机械、计算机):重点复习 “高等数学”(占专业课总分的 60%),推荐《高等数学(专升本版)》(重庆大学出版社),每天花 1.5        小时练计算题,确保基础题型(如极限、导数、积分)不丢分;

      • 文史类(如汉语言、英语):重点复习 “大学语文”(占专业课总分的 70%),背诵《文言文必考篇目》(如《岳阳楼记》《师说》),每周写 1 篇议论文,提升写作分数;

      • 艺术类(如艺术设计、音乐):除笔试外,需准备专业技能测试(如绘画、演奏),提前 3 个月练习作品集,确保技能测试分数不低于 80 分(满分 100 分)。

3.       关注乡村振兴专业:提前了解院校要求

    • 2026 年开设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院校预计有 8-10 所(如重庆三峡学院的 “农村区域发展”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 “学前教育(乡村方向)”),原建档立卡考生可在 2026 年 3 月登录目标院校官网,查看专业培养方案(如是否需下乡实习、就业方向是否面向基层),避免因专业方向不符合预期影响后续学习。

(二)普通考生:警惕竞争加剧,优化志愿策略

  1. 分数目标需提高:因原建档立卡考生并入普通计划,2026 年普通计划录取分数线可能小幅上涨(预计上涨 5-10 分),普通考生需将目标分数提升 10 分(如 2025 年文史类普通计划分数线 190 分,2026 年目标分数建议设为 200 分);

2.        志愿填报更精准:通过 “重庆专升本一分一段表”(2026 年 4 月考试后发布)查询自身排名,参考 2025 年院校录取位次(如某院校 2025 年录取位次为 1000-1500 名,2026 年若自身排名 1300 名,可将其列为 “稳” 志愿);

3.        避免 “扎堆” 民办院校:原建档立卡考生可能更倾向于报考录取概率较高的民办院校,普通考生需平衡 “院校层次” 与 “录取概率”,可选择 “公办院校冷门专业 + 民办院校热门专业” 的志愿组合,降低滑档风险。
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:化解政策调整后的报考困惑

问题 1:2026 年原建档立卡考生若未达到普通计划分数线,是否有其他升学途径?

答:可通过两种途径升学:① 参与 “职业本科院校征集志愿”,部分职业本科院校(如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、重庆城市科技学院)在征集志愿阶段可能降分(不超过 10 分),原建档立卡考生可尝试填报;② 报考 “成人专升本”(如自考、函授),虽然学历性质与普通专升本不同,但可作为学历提升的备选方案,且原建档立卡考生可申请成人教育学费减免。

问题 2:取消专项计划后,原建档立卡考生的学费资助政策是否保留?

答:保留。原建档立卡考生录取为普通本科生后,仍可向学校申请 “国家助学金”(一等 4400 元 / 年、二等 3300 元 / 年、三等 2200 元 / 年)、“国家励志奖学金”(5000 元 / 年,需成绩优异),部分院校还设有 “乡村振兴专项助学金”(如重庆文理学院每年额外补助 2000 元),具体资助政策可在录取后咨询本科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。

问题 3:2026 年重庆专升本考试科目与分值是否有调整?

答:无调整。考试科目仍为 “公共课(英语 + 计算机基础,共 200 分)+ 专业课(1-2 科,共 200 分)”,总分 400 分,考试时间预计为 2026 年 4 月中旬(与往年一致),考生无需调整备考科目。

问题 4:原建档立卡考生如何确认自身是否符合 “乡村振兴相关专业” 的优先录取条件?

答:2026 年 3 月,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将发布《2026 年重庆专升本乡村振兴相关专业招生指引》,明确各院校乡村振兴专业的 “优先录取条件”(通常为 “原建档立卡考生 + 自愿签署基层就业协议”)。考生需在志愿填报前登录官网查询,若符合条件,在填报该专业时需上传 “基层就业意向表”(由院校提供模板),作为优先投档的依据。

六、2026 年备考时间规划(以原建档立卡考生为例)

备考阶段

时间区间

核心任务

基础阶段(6 个月)

2025 年 9 月 - 2025 年 12 月

1. 确定考试类别,通读公共课 +   专业课教材;2. 背诵英语核心词汇、计算机基础考点;3. 专业课按章节梳理知识点(如理工类高数前 5 章、文史类大学语文文言文);4. 了解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院校名单与培养要求

强化阶段(3 个月)

2026 年 1 月 - 2026 年 3 月

1. 完成专升本报名,确认报考资格;2. 分题型训练公共课(重点突破英语阅读、计算机选择题);3. 专业课做 2023-2025 年真题,总结高频考点;4. 若目标为乡村振兴专业,联系目标院校招生办,了解优先录取细节

冲刺阶段(1 个月)

2026 年 4 月

1. 做模拟卷(每周 3 套),训练答题速度(150 分钟 / 套);2. 背诵英语作文模板、计算机基础简答题;3. 调整作息,适应考试节奏;4. 志愿填报前确认乡村振兴专业的优先录取材料是否准备齐全

2026 年重庆专升本取消建档立卡专项计划,对原建档立卡考生而言是挑战,但也为所有考生提供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。建议原建档立卡考生以 “提升分数” 为核心,同时关注乡村振兴专业等配套政策;普通考生需警惕竞争加剧,优化志愿策略。无论何种身份,考生都需尽早制定备考计划,定期关注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官网及目标院校通知,为 2026 年专升本考试做好充分准备。

 


社区服务经理会员以上级别免费发布广告资讯,查看详情
更多>同类城市分站
  • kaosheng
    加关注14
  • 发展普惠教育,促进教育公平。打造全龄段一站式考生服务平台!
推荐图文
推荐城市分站
点击排行
广告推广
租客网
考生网招募:携手共创教育普惠新未来,抢占社区服务先机
考生网招募:携手共创教育普惠新未来,抢占社区服务先机
一站式考生服务平台
考生网全国招募社区服务经理
考生网全国招募社区服务经理
考生网全国招募社区服务经理
全面发展普惠教育,打造一站式考生服务平台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用户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声明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粤ICP备15038604号  | 备案图标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8027号